您现在的位置: 海科教务处>>教学研究>>正文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航海类专业实施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2017-03-16来源:海科教务处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航海类专业实施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为例

           仲甜甜   阙小平

      (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教务处, 海南海口  571126 )

      摘要:2015年以来,教育部办公厅陆续印发了一系列文件,正式在全国高职院校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并提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本文从研究与探索的角度对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了必要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与开展的情况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基本思路,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念植入、主要任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以海南科技职业学院航海类专业实施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为案例进行了详细论证与介绍,对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诊断;质量管理;质量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5年12月下发了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于2016年5月印发《关于确定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省份及试点院校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72号)2016年6月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等文件,正式在全国高职院校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这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正在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转变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对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教学诊断与自我改进工作机制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经济大国、工业大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步入快车道,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体制改革、招生规模大扩张、基础设施大建设,取得了规模与基础快速发展的成就,高职院校数量增加,专业增加,在校生人数增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正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创新强国发展。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也面临新常态办学质量与内涵建设需求己日益突出,成为当前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2014年、2015年,国家相继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文件,这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由此表明,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己得到重视,并将之作为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成效的主要方面。随着教育领域的开放性逐步增强,对第三方评估的需求日益凸显,管评分离已经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学校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以创新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由职教大国向职教强国发展,由过去的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对创新发展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和责任清单,其中关注最多的是高职教育质量问题(“质量”一词共出现40次)。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因此,建立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是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走上质量立校、质量强校道路的有效机制。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各高职院校要按“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复核的机制,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目标、明确质量标准、形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因此,建立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国外关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现状分析

      国外关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研究,其侧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诊断研究与实践,始于1905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研究立足于班级授课制,以教学评价和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其特点表现为:

      1.诊断对象分为教师、学生、师生互动3种类型。具体而言,一是以教师为诊断客体,其代表人物是盖奇、戈德哈默、兰斯多恩、科根、多伊尔、蒙代尔等,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二是以学生为诊断客体,侧重于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诊视与矫正,其代表人物是布卢姆、巴班斯基、莫尔顿·包瑞德、卡兹登、珍妮弗、杨丹丹等,将课堂教学诊断与心理诊治技术相结合,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三是以师生互动为诊断客体,通过标准化测试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代表人物是贝尔思、弗兰德、布罗菲、古德、莫兰、皮安塔、哈姆雷等,重点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对于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2.以科学化、现代化的诊断工具为保障。采用的方法包括课堂观察技术、临床指导技术、时动分析法、互动过程分析、课堂观察双向互动系统、课堂评分系统等,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总之,国外关于课堂教学诊断的研究与实践,都是以教学评价和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并几乎都与相关心理学理论有密切联系,其主要目的在于评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诊断与改进重在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之道。国外课堂教学诊断的已有研究,对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进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实现课堂教学诊断方式的多元化、内容的多样化、手段的现代化和效果的科学化,最终有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三、国内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进展

      2016年是国内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启始年教育部办公厅于2015年12月下发了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于2016年5月印发《关于确定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省份及试点院校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72号)2016年6月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教育部和各省相继成立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先后在南京、杭州、武汉、杨州、常州召开诊改委全体扩大会议、试点工作推进会、研讨会、培训会等,对全国的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正式在全国高职院校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目前,在18个省的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如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始试点。海南省也组织省内高职院校领导参加了教育部在常州召开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培训会, 开始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准备工作。海南省教育厅也于2016年12月召开了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国内一些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和教学工作者也围绕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陆续有一些论文如《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研究》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刍议》《基于学生发展的质量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研究》《教学诊断思维的内涵、价值与策略》《基于微博平台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与改进》、《课堂教学诊断理论依据及应用启示》《诊断式数学法的本土移植: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等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期刊上发表,但多是从对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认识、理解和课堂教学诊断、专业诊断、教法、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对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却少见。而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点,恰恰是通过自我改进工作机制的建立,使高职院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仅仅是开始,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四、作好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路

      (一)要坚持理念先行

      开展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必须坚持理念先行,要从以教育教学保障资源为核心的“基础性质量观”,向以系统性内部质量体系为保证的“一致性质量观”转变。通过质量体系的组织机制、制度、标准等来约束质量行为最终实现以校园质量文化为依托的“必然性质量观。通过构建学校质量文化氛围,使全体师生员工认同教育质量的价值,并自觉融入质量主体的行为中。教育水平高低和培养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以培养对象的质量体现出来。建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质量理念,以服务学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发展基本规律、体现学校特色的教育和培训服务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在日益开放的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与国际教育质量认证相接轨、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相接轨,体现以学生的学习“目标、需求、过程、诊断、改进”为目标导向的质量过程理念。

      因此,要树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质量即生命的理念,要认识质量是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效益和价值所在。要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思想,以诊改为手段,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找到自己的差距短板、个性瓶颈后,以建设考核性诊断制度为着力点,以建设校级数据中心为抓手,以课堂教学形态为突破口,将诊改工作落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要通过诊改,变“管理”为“治理”,把未来和希望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主要任务

      1.要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

      3.培育高职院校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形成质量氛围,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要坚持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成效的主要方面

      2.要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诊改工作要以服务海南产业需求、内涵特色发展及实施产教融合为目标并取得成效。在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制度,并形成教学工作诊断改进工作机制。构建立体化的诊断指标、质量制度与标准体系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指导下,以学校、师资、专业、课程、学生五个层面为诊断项目,按照“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服务支持、质量生成、监督控制”五个环节的工作主线,系统寻找各层面的质量控制点和诊断指标,使“诊改”项目清晰化、明朗化,真正落实到各责任主体,推动有效改进。 

      坚持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高职院校自主诊断提交材料情况决定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 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促使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海南区域社会发展能力水平。

      五、南科技职业学院航海类专业实施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及借鉴

      南科技职业学院于2011年开办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于2013年开办了国际邮轮乘务等航海类专业,这些专业创办伊始,就按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标准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坚持持续的贯标,不断地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航海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提升。为高职院校和专业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

      (一)按《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标准,建立了海南科技职业学院航海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是国际海事组织1978年通过的有史以来第一个公约,公约首次规定了国际上可以接受的船员培训的最低标准,2006年国际海事组织在马尼拉召开会议,对STCW公约进行了修订,简称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于2011年开始遵照《GB/T19001-2008 idt ISO: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按国际《STCW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审核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质量管理规则》的要求,结合学校教学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始制定建立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2012年3月通过国家海事局审核正式生效运行。学校设立了管理者代表,成立了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和经费,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岗位职责》、《质量记录》、《支持性文件》等体系文件,组织了全校性的贯标培训,有30人获得了内部审核员资格证书,确定14个部门为受控部门,这些部门被列为贯标单位,全部都要执行学校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航海类专业按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组织教学和管理,为航海类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按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要求运行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二)通过持续性的贯标,使航海类专业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入常态化模式

      贯彻执行《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各项标准,是一个持续的纠改过程,也是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对航海类专业持续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过程。南科技职业学院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在通过20123月国家海事局审核正式生效运行以来,又经过了2015年国家海事局的中期审核,已经运行了第一个五年周期,将于2017年3月申请由国家海事局进行第一次换证审核。这五年来,先后组织质量培训23次,受训人员400余人次;制定颁布和修订控制性文件22个,通过进行内部教学诊断发现和解决需整改问题45个,国家海事局、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处部专家提出需整改问题23个,这些问题全部得到了改进。如投入3500多万元购置航海类专业教学实训设备,使实训条件全部达到了交通部海事局执行“11规则”要求的标准;引进航海类高层次人才,制定了特殊人才政策:船长、轮机长、大副、大管轮待遇均高于本校教授待遇近一倍,并解决配偶的工作安排问题;为解决专业教师更新知识并保持船员证书的有效性,鼓励专业教师带薪上船等等。学校通过内部和外部的诊断,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改进,使航海专业办学在教学设施、实训设备,师资数量和任职资格等存在的需整改问题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三)实现了四个对接,使服务对象得到符合国际通用质量标准的教育

      为有效贯彻和执行《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在制定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实现了四个对接:1.专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按国际化人才质量标准培养人才。2.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围绕岗位标准要求安排教学内容。3.实训内容与岗位操作技能标准一致,实现学生上船顶岗实习无缝衔接。4.专业课程设置与船员考证堷训课程对接,实现了学用的一致性。通过这些改进,推动了《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使报考远洋船员的学生数量和通过率都有了提高。截止到2016年10月27日,学校已开办船员六个合格证“小证”)培训353期,培训人数达11949人次,通过率为93.5%培训值班机工3期,培训人数140人,通过率为65.5%培训值班水手7期,培训人数291人,通过率为86.6%,培训实现了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使一大批学生实现了远洋的梦想

      (四)由第三方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实现了教考分离,使教育质量得到公认

      南科技职业学院的航海类专业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以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认证考核为主,以是否通过第三方考核,是否取得船员适任证书为标准。这种教考分离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努力学,教师认真教,推动了“教、学、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每一个老师都要研究怎么教,如何使学生会,教师首先有了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学生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出现了勤学苦练反复练的局面,形成了人人追求考核通过的氛围。可以说,这种教考分离的第三方考核评价,是检验航海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是以质量论成败的标准。

      (五)树立了全员质量意识,提高了管理工作成效

      南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实施航海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使体系内各项工作都处于比较严格的受控状态。各受控部门对体系文件和教学文件都进行了有效管理,均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各部门都建立了外来文件清单,质量纪录清单等,能够合理运用各项管理机制和表单进行工作的管控,方便了日常的管理工作。学校通过定期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工作质量检查,再运用数据分析等各种科学手段,对质管系统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力求不断改进工作,促进质管系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确保预期的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实施航海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还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系确定管理者职责,各项内部事务工作都制定了文件化的工作程序,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质量要求,让全体教学工作人员都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以及如何自我评估和自我控制。全体工作人员均按规定的要求去做,形成一个全面控制、高效运转的质量管理体系,克服以往那种凭经验管理的不规范做法,解决基础管理弱化、内部协调不畅等问题,使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系统、规范的要求。

      学校通过制定出各部门的质量目标,使部门的目标管理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质量目标检查,各部门基本实现了本部门的质量目标,且各部门依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严把质量关,提高了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

      六、结语

      建立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是关键,需要管理层高度重视,才能推动体系有效运行。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中的关键。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培训工作,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氛围,使得每个教职员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减少差错,防微杜渐,从而提高效率。职能部门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强化日常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反馈机制,并且要及时了解、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及各部门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才可实现体系的高效运行,实现改进工作的目的。因此南科技职业学院几年来在航海类专业实施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可供大家在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予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