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科教务处>>教学研究>>正文教学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3-16来源:海科教务处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6)

       

       高等应用型教育如何适应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2025)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接产业、协同创新,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2500万人,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命题。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就如何培养具有全球化思维的创新人才,探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培养模式  政行企校  企业主导  现代学徒制


      一、中国制造2025需要高素质人才

      每年毕业季,高等教育的教师都在看自己学生的就业率,以检验自已的教学成果,总会感到力不从心。一边是人力资源市场人才缺口大,各企事业单位招不到需求的人;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岗位,呈现出职业发展太快,我们的教育跟不上。今天的职业教育,国家政策向职业教育倾斜的。只靠上中职免费,中职上高职有补贴,职业院校还是要用费力的招生方法。究其根源,接受职业教育的多是挤不上研究型教育这班车的失利者,是社会弱势群体,怎么样把我们的失利者培养成才,提高社会公平,不是靠救济式的免费教育能完成的。职业教育,也不是单纯地投资设备、耗材也不是仅仅多投资一两百亿元钱就能解决问题构建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平台需要整个社会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保护劳动环境、追求企业发展追求国产产品质量,民众不去抢购外国商品等,当企业有了这些高要求,职业教育才繁荣发展,才能回归学习能力強的人去挤进职业教育院校的局面,毕竞再发达的国家研究型人才的需求也只有3%6%,我们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于45%了。

      新春教育部发布第一场通气会介绍《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2500万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在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服务决定地位,有为才能有位《指南》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服务国家战略,教育主动作为

      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等应用型教育如何适应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2025)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接产业、协同创新,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和能力的新要求,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命题。

      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创新政行企校合作机制,现有合作企业近16万家,校均超过120家。工业40时代,产品和服务将借助于互联网和其他网络服务,通过软件、电子及环境的结合,生产出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完全不同于传统生产方式的智能制造模式。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就如何培养具有全球化思维的创新人才,探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从上世纪学习德国双元制到我们现代学徒制,主要要加快实现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产学研用联盟建设。德国的双元制与我们职业教育的区别是,德国的学生是获得两种身份即学徒与学生,先有学徒身份企业学徒,在工作中感觉到自己需要提升再去上学,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学生到职业学校上学也还是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企业里锤炼,由企业主导,重视的是综合职业能力,如对系统的理解能力、诊断与检修故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的培养。进行两种考核即实践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工匠精神在考核中得到升华。从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特色中,我们的教育与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部门都提出了学徒制,但学徒制怎么办好,不是教育与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说了算,而是需要企业的长远规划。

      在德国,德国人小学毕业以后可以选择一个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中学中学的毕业后,可以选择上职业高中或者普通高中。在普通高中生毕业以后,学生们选择上研究的大学或者高等职业校。

      这里告诉我们,德国的双元制,学生在12岁左右就确定了职业发展方向。研究表明,12岁前是习惯养成期,13岁~1617岁更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12岁左右就确定了职业发展方向,就是说,12岁前的习惯养成期就在接受职业发展规划,小学毕业才会选择一个向职业化发展方向,与我们传统师徒制时的学徒生年龄相仿。在这个年龄段我们的学生是在接受研究型院校选拔的一条路。

      我国传统师徒制度时期,人们134岁开始学徒,滿师后一直从事所学的职业,尽管很稳定,但又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现代学徒将会弥补不足。在德国,受教育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实际的生产岗位和培训中心接受职业技能及相关工艺知识的培训,又以学生身份在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联邦法律管辖企业中的培训,而学校领域里的培训是各州的事情。企业中的培训在合乎技术要求的机器和设备前进行,较大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徒工培训车间,较小企业中的受培训者直接在工作岗位上接受培训。如果企业过于专业化,无法传授所需的各种知识,可得到跨企业的职业教育场所的支持,由其他企业承担培训任务。德国各州学校法规定受培训者必须上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在专业理论方面促进和充实企业中的培训(专业课程)和扩大受培训者的普通教育。学校培训的内容三分之二是专业课,三分之一是公共教育课。制度约束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企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这里強调企业处于主导地位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企业为主导,不是职业院校单方面能做到的。

      三、“政行企校”合作机制推行现代学徒制

      政行企校合作机制能否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政府制定法律,有行业引领,企业主导,学校通力合作,一定能办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与一汽海马、天马微电子等企业建立了工学交替旺工淡学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产教融合教学形式培养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

      的交替——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就是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旺工淡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旺工在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进行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训练;淡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技能特征逻辑知识系统性内容进行教学。

      工学交替 一成班,学生的就有了两个身份,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学徒是企业的员工,从成班起就算企业工龄,学生在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已经有了三年工龄,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用传统学徒培训方式通力合作来培养人才,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模式,能够以法律的形式来确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功能,将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形成制度。

      机电工程学院与一汽海马、天马微电子等企业联合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将工学交替”“ 旺工淡学”“ 产教融合,融入到现代学徒制。学生在学校老师辅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任务繁忙时到岗位上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委派教师到企业管现实习的学生的行政事务,参与教学实习指导,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它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学校聘请企业的有关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客座教授,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教师利用技术优势与师生资源,深入企业一线,在项目调查、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与企业进行项目协作,为企业量身订做,共同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理工科学生在产品的全程工程化训练,把课堂延伸到企业,真枪实战,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效的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的实用型、技术技能型、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

      [2] 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