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关于印发《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关于全面使用雨课堂数字化平台赋能教学暂行规定》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关于全面使用雨课堂数字化平台赋能教学暂行规定》经2024—2025学年第十八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2025年7月8日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关于全面使用雨课堂数字化平台赋能教学暂行规定

     

    第一章  

    1.目的: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构建智慧课堂生态。通过雨课堂数字化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数字化,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适用范围:全校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

    3.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雨课堂数字化平台增强学生参与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数据驱动教学,利用平台生成的教学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优化教学策略。全流程数字化,覆盖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复习等环节,实现教学闭环管理。

    第二章 教师端平台赋能功能与内容

    1.课前准备

    1)资源上传:提前在雨课堂数字化平台制作预习课件、引用或者上传视频、测试题等资源提前发送给学生。

    2)班级管理:通过邀请码引导学生加入课程,确保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任务。

    3)预习反馈:根据学生预习数据调整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2.课中实施

    1)互动教学:利用雨课堂数字化平台弹幕、实时答题、随机点名、考勤等功能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参与度。

    2)动态调整:根据学生实时答题数据(如正确率、答题速度等)调整教学节奏,实现“以学定教”。

    3)课堂记录:通过平台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如发言次数、答题正确率、优秀学生等),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

    3.课后巩固

    1)作业布置:发布作业、复习资料及拓展学习任务,设置提交截止时间。

    2)数据分析:通过雨课堂数字化平台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复习进度等数据,识别薄弱环节。

    3)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薄弱环节提供一对一辅导或补充学习材料,实现精准教学。

    第三章 学生端平台赋能功能与内容

    1.课前学习

    1)预习任务: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标注课件中不理解的内容“不懂”进行反馈。

    2)资源利用:充分利用雨课堂数字化平台提供的预习资源,做好课前准备。

    2.课中互动

    1)积极参与:通过弹幕、实时答题等功能与教师实时互动,提出疑问或建议。

    2)课堂纪律:按时签到,遵守课堂规则,遵守教学秩序。

    3.课后复习

    1)作业完成:按时完成作业,应用复习功能巩固知识点。

    2)拓展学习:参与拓展学习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章 教学管理与支持

    1.平台维护:

    1)系统维护:学校负责雨课堂数字化平台的技术维护运行。

    2)数据安全:加强数据管理,保护学生隐私及教学数据。

    2.教师培训:

    1)定期培训:每学期组织雨课堂数字化平台使用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实操演示:邀请雨课堂数字化资深讲师进行实操演示,涵盖课程设计、作业布置、课堂互动等功能。

    3)经验分享:组织教师开展雨课堂数字化使用经验分享会,促进教学创新。

    3.数据管理与应用:

    1)数据收集:各教学单位负责收集、分析雨课堂数字化平台生成的数据,包括学生预习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教学改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供教学改进建议。

    3)决策支持:将平台数据作为教学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平台使用要求与规定

    1.平台必选功能

    1)课前考勤:教师需全面使用雨课堂数字化平台考勤系统进行课堂考勤。考勤方式包括动态二维码签到。考勤数据将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纳入学生总评成绩。教师需在每次课后及时查看考勤数据,对缺勤学生进行提醒和跟进。

    2)教学效果评价:每次课后,教师需使用雨课堂数字化平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可包括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对课堂互动的满意度等。教学效果评价数据将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参考,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定期分析教学效果评价数据,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平台自选功能

    教学环节监管:教师可使用雨课堂数字化平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巩固等教学环节进行监管。

    1)课前预习监管:教师可上传预习课件、视频、测试题等资源,并设置学习时间节点。通过平台查看学生预习进度、答题正确率等数据,根据预习数据调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课中实施监管:利用雨课堂数字化平台弹幕、实时答题、随机点名等功能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参与度。通过平台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如发言次数、答题正确率等,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根据学生实时答题数据调整教学节奏,实现“以学定教”。

    3)课后巩固监管:发布作业、复习资料及拓展学习任务,设置提交截止时间。通过平台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复习进度等数据,识别薄弱环节。针对学生薄弱环节提供一对一辅导或补充学习材料,实现精准教学。

    第六章 奖惩机制

    1.教师奖惩

    将雨课堂数字化平台使用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占比不低于教学考核评分20%。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评优评先,对不按学校要求使用雨课堂数字化数字化平台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师给予通报,取消评优评先资格。鼓励教师参与雨课堂数字化相关教学大赛,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影响力。

    2.学生奖惩

    将雨课堂数字化平台学习数据纳入学生过程性评价,占比不低于总评成绩的50%。对积极参与雨课堂数字化互动、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作为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定依据,对不按要求使用雨课堂数字化数字化平台的学生取消评优评先及奖学金的评定。鼓励学生提出对雨课堂数字化平台使用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章  

    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2.暂行期间,学校将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订完善。


浏览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