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文件
海科教字﹝2016﹞6号
各单位:
根据《海南省教育厅关于报送高等学校专业服务海南省“12+1”个重点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琼教高﹝2015﹞190号)精神,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专业服务海南省“12+1”个重点产业实施方案》。现转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1.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专业服务海南省“12+1”个
重点产业实施方案
2.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专业服务海南省“12+1”个
重点产业工作推进分工表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2016年4月5日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办公室 2016年4月5日印发
附件1
海南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低碳制造业、发展壮大会展业、加快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发展生物制药业、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以及培育发展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等“12+1”个重点产业,是为优化海南省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引擎,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保证。我校要用切实举措,建设好与“12+1”个重点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用专业服务为推动“12+1”个重点产业发展做贡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提高认识
要认识到海南省“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12+1”个重点产业发展的任务,是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生态立省要求和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从海南实际出发,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发展“12+1”个重点产业,使海南省经济结构在“十三五”真正得到优化。我校的专业布局,与“12+1”个重点产业高度吻合,密切相关,履盖面广。因此,培养大批优质的为“12+1”个重点产业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校的责任和义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敢于担当,举全校之力,继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为“12+1”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做好专业服务。
(二)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服务“12+1”个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科研处、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二级学院为成员单位,研究制定专业服务“12+1”个重点产业实施方案,落实专业服务任务,明确专业服务目标,保证专业服务效果,为完成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的“12+1”个重点产业发展的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二、我校已有的优势和特色
我校是海南省民办髙校中唯一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在38个招生专业中,有21个专业与“12+1”个重点发展产业中的11个产业对应,对应比率达55.26%;在全校7625名在校生中,有5612名学生所学专业与服务“12+1”个重点产业对口,对口比率达73.6%。这既是我校的特色,也是我校的优势。
学校经过8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教育资源:各专业均配备了双师型骨干教师,建设有相应实训室及校办工厂,现有海南省第九十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鉴定机构,能够承担共计53个职业工种的技能鉴定。我校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的石油加工生产技术专业已建成省级特色专业,并获批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省级特色示范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石油化工产品检测中心己通过省质监部门专家评审;学校投资2700万元建设了全省最全的航海类专业群及船员适任资格培训基地。
因此,在完成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的“12+1”个重点产业发展的任务过程中,我校承担着光荣的使命和重要的责任,要发挥已有优势,突出特色,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三、具体措施
(一)专业与“12+1”个重点产业发展实现精准对接
1.生物与化工类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要对接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洋浦石化加工企业群的发展和需求。
2.交通运输类的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要对接海上航运、海洋旅游,国家实施南海战略和服务海南海洋强省建设的海洋产业发展需要。
3.医药卫生类的护理、健康管理专业与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的社区康复专业要对接和服务于海南生态岛、养生岛、健康岛、长寿岛建设和医疗健康养老产业的需要。为打造海南特色医疗品牌、推动养老与医药医疗、保健养生、运动康体、度假旅游等产业互动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养生健康岛服务。
4.电子信息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要对接互联网产业,满足海南各软件园、创意产业园、创意新城、数字海南、智慧城市、互联网+的发展需求。
5.艺术设计类的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要对接和依托海南省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会展业、广告传媒业、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等需要。
6.旅游类的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要对接景区、旅行社、酒店业、互联网+旅游,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推进旅游产业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7.食品药品类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要对接南药开发、黎药推广、海洋生物制药、中医药等医药产业,满足海南医药产业发展需要。
8.土建类的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要对接房地产业,服务于城镇化建设、旅游地产开发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市政管网建设的需要。为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服务。
9.制造类、材料与新能源类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等专业与要对接低碳制造业,主动适应中国制造2025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调整对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
10.财经商贸类的会计、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要对接金融保险产业,为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服务;物流管理专业要对接现代物流业,为降低海南物流成本,把电商等与物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重点构建支撑海南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达通畅现代物流体系服务。
(二)培养“12+1”个重点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专业建设目标。要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通过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4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全面提高学校专业建设为“12+1”个重点产业服务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要提高重点专业建设水平。为满足我校专业建设服务于我省“12+1”个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决定重点建设与“12+1”个重点产业相对应的11个专业,每个专业投入50万元,加强实验实训与实习基地的建设。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
要加强课程建设,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实现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从2016年起,开始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到2020年,校级重点课程要达到32门,为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业、海洋资源开发等产业发展服务。
要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发展道路。继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式、机制的研究;试行现代学徒制,扩大订单班;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质量和成效,提高实训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运用能力和熟练程度。由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以保证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主动融入重点产业的发展
要在专业建设中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我省“12+1”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要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线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已有海南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天然产物与精细化工研发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电子信息应用研发中心、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太阳能应用研究中心、物流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仿真研发中心、机电一体化研发中心、云计算研发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和教师的作用,落实一批项目,取得一批成果。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行业、企业的比例不低于50%。争取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积极争取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方式,形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发挥作用。
(四)积极为重点产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充分利用我校职业教育资源,为“12+1”个重点产业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等继续教育:
1.开展面向“12+1”个重点产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学校将整合资源,将各类实训室、操作间、校办工厂开放给社会、企业劳动者学习岗位技能;同时联系合作企业单位为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提供服务。
2.与政府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合作,为“12+1”个重点产业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以市场导向为主,按岗位提供培训项目选择,为“12+1”个重点产业就业人员提供职业咨询,职业规划,开办社会学习班。
3.服务“12+1”个重点产业的小微型企业和创业人员。我校毗邻海口江东电子商务产业园,可为“12+1”个重点产业创业孵化项目和小微型企业提供创业场地、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服务。同时,开放课程、设置创业课程,为“12+1”个重点产业的小微型企业、创业人员提供服务。
4.面向“12+1”个重点产业的劳动者开发学历教育课程,提供学历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我校师资、专业优势,紧密结合海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12+1”个重点产业职工学历提升的需求,以在职学习为主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
5.我校船员培训中心经国家海事局审核批准成立,现共有13项社会船员技能培训职能。力争未来三年为“12+1”个重点产业有关的航运和渔业企业培训各类海洋运输和作业人才2000人次,包括联合省内海峡股份有限公司和三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航运企业和渔业公司,为省内外社会船员进行海事法规知识更新900人次;积极向国家海事局申请船长、轮机长、大副和大管轮管理级船员的培训项目;积极向省海洋与渔业厅申请海洋渔业船员的培训资质,为渔业船员提供培训服务。
四、保障措施
1.扩大与我省“12+1”个重点产业相对应专业的招生名额。(责任单位:招生办)
2.从2016年起,用3年时间,建设11个与我省“12+1”个重点产业相对应的重点专业,平均每个重点专业投入专项经费50万元(责任单位:教务处、财务处)
3.从2016年起,建设32门与我省“12+1”个重点产业相对应专业的校级重点课程,每门课程投入经费2万元(责任单位:教务处、财务处)。
4.从2016年起,选择机械设计与制造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每个项目保障经费6万元(责任单位:机电工程学院、教务处、财务处)。
5.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基建处、财务处)。
(2016年03月09日)
序号 |
改革任务 |
工作举措 |
落实目标 |
时间进度 |
责任部门 |
1 |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
成立专业建设服务“12+1”个重点产业工作领导小组 |
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科研处、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二级学院为成员单位 |
2016.03 |
教务处、 |
2 |
专业与“12+1”个重点产业发展实现精准对接
|
1. 生物与化工类专业对接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洋浦石化加工企业群需要。 2. 交通运输类专业对接国家南海战略和海洋产业发展需要。 3. 医药卫生类专业对接和服务于海南生态岛、养生岛、健康岛、长寿岛建设和医疗健康养老产业的需要。 4. 电子信息类专业对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 5. 艺术设计类专业对接和依托海南省文化产业需要。 6. 旅游类专业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7. 食品药品类专业对接海南医药产业发展需要。 8. 土建类专业对接海南房地产业建设需要。 9. 制造类、材料与新能源类专业对接低中国制造2025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 10. 财经商贸类专业对接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需要。 |
1. 扩大与我省“12+1”个重点产业相对应专业的招生名额。 2. 建设11个与我省“12+1”个重点产业相对应的重点专业,平均每个重点专业投入专项经费50万元 |
2016.03—2018.03 |
招生办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 财务处 |
3 |
培养“12+1”个重点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
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专业建设目标。 |
建设11个与我省“12+1”个重点产业相对应的重点专业,平均每个重点专业投入专项经费50万元 |
2016-2018 |
教务处、财务处 |
2. 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实验实训与实习基地的建设。 |
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并投入使用。 |
2016.9- |
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基建处、 财务处 |
||
3. 加强课程建设,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实现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 |
从2016年起,建设32门与我省“12+1”个重点产业相对应专业的校级重点课程,每门课程投入经费2万元。 |
2016-2019 |
教务处、财务处 |
||
4. 继续推进校企合作,试行现代学徒制,扩大订单班;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质量和成效, |
从2016年起,选择机械设计与制造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每个项目保障经费6万元。 |
2016-2019 |
有关学院、教务处、财务处 |
||
4 |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主动融入重点产业的发展
|
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 |
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行业、企业的比例不低于50%,形成特色专业集群。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方式,形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
2016—2018 |
教务处、合作企业 |
5 |
积极为重点产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
1. 开展面向“12+1”个重点产业的技术技能培训。 |
继续开展我校船员培训中心经国家海事局审核批准的13项社会船员技能培训工作和其他技能资格认定工作。 |
2016—2020 |
海南海科培训中心、船员培训中心、航海学院 |
2. 与政府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合作,为“12+1”个重点产业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就业服务。 |
以市场导向为主,按岗位提供培训项目选择,为“12+1”个重点产业就业人员提供职业咨询,职业规划,开办社会学习班。 |
2016—2020 |
海南海科培训中心、各二级学院 |
||
3. 服务“12+1”个重点产业的小微型企业和创业人员。 |
开放课程、设置创业课程,为“12+1”个重点产业的小微型企业、创业人员提供服务。 |
2016—2020 |
海南海科培训中心、各二级学院、创业就业指导 中心 |
||
4. 面向“12+1”个重点产业的劳动者开发学历教育课程,提供学历继续教育。 |
以在职学习为主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
|
2016—2020 |
海南海科培训 中心 |
浏览量: 1097